特朗普这周又把矛头对准了美联储,非要在下周利率投票前把理事丽莎・库克给赶走。美联储自打 1913 年成立到现在 111 年了德恒财富,从来没有总统干过罢免理事这种事!
现在市场上吵翻了天,有人说这是 "美国央行独立之死",有人说特朗普就是为了逼美联储降息给自己拉选票。
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 "罢免风波" 到底是怎么回事?美联储的利率投票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?
特朗普为何非要赶走这个黑人女理事?先给大家介绍下主角之一:丽莎・库克。这位 1964 年出生的经济学博士,哈佛任教过,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,2022 年成为美联储史上首位黑人女性理事。
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 "房贷欺诈",说库克同时把两处房产申报成 "主要居所" 骗优惠。听起来挺严重是吧?可法院根本不买账!
华盛顿特区地方法院法官直接裁定:"特朗普没能证明库克履职不力",暂时阻止了罢免。甚至密歇根州安娜堡市评估师说了,库克的房产登记完全合规,所谓欺诈纯属子虚乌有。
展开剩余85%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房贷问题,而是冲着下周的利率投票来的!库克是美联储里比较谨慎的 "鹰派",之前就批评过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可能推高通胀,主张保持利率稳定。
而特朗普最近天天喊着要 "大幅降息",甚至说现任主席鲍威尔 "能力不足"。现在美联储 12 个投票委员里,鸽派鹰派势均力敌,库克这一票就成了关键。
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?想当年尼克松为了连任,就逼着美联储搞宽松,结果直接导致 70 年代大通胀,物价飞涨民不聊生。
现在特朗普故技重施,只不过手段更直接,直接动手换人!按照美国法律,美联储理事任期 14 年,就是为了远离政治干扰。
可特朗普不管这套,今年已经好几次威胁要解雇主席鲍威尔,这次对库克更是直接下 "免职令",开创了百年先河。
最可笑的是特朗普提名的替代人选,全是清一色的 "降息派",比如那个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,压根没什么货币政策经验,却天天鼓吹 "关税不会造成通胀"。
如果这些人上台,美联储可能变成 "白宫附属机构"德恒财富,那所谓的 "央行独立性" 就成了笑话。
降息到底对谁有利?大家可能要问了,不就是降个息吗?特朗普为啥这么上心?
简单说,降息就是让借钱变便宜,企业愿意投资,百姓愿意花钱,短期看经济会热闹起来。但副作用也很明显,通胀可能抬头,美元可能贬值,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。
现在市场普遍预期,美联储下周会降息 25 个基点,把利率降到 4.00%-4.25%。但特朗普嫌这不够,他心里的理想利率是 3%,比现在低 125-150 个基点。
为啥?因为明年就是美国大选年,他想靠低利率刺激经济,给自己拉选票。可美联储的职责是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,不是给总统的选举服务的。
这里得给大家科普下美联储的决策机制。决定利率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,由 12 个人组成:7 个美联储理事、纽约联储主席,再加 4 个地区联储主席。
这 12 个人手里的票分量一样重,谁也不能独断专行。特朗普之所以急着赶走库克,就是因为她是坚定的 "抗通胀派",不支持大幅降息。
关键是库克的职位空缺后,特朗普就能提名自己人填补。现在他已经让自己的经济顾问米兰通过参议院投票成了美联储理事,鸽派力量已经增强了。
如果再把库克换掉,美联储理事会 7 个人里,特朗普提名的可能就占多数了。到时候别说降息,就算他想搞更激进的政策,阻力也会小很多。
那么这事对市场影响可太大了!东吴证券的专家就分析,如果美联储真成了白宫的 "应声虫",美元的信用会受冲击,大家可能就不愿意持有美元资产了。
黄金价格最近悄悄涨了不少,就是有人在避险。美股也跟着瞎折腾,一会儿涨一会儿跌,全看降息预期怎么变。
有人可能觉得美联储不会轻易就范,毕竟有 100 多年的独立传统。但现实是,特朗普的干预已经见效了。
从 7 月的会议记录看,主张降息的委员已经占了多数,之前投反对票的沃勒就明确说 "利率应该降到 3%"。这种转变背后德恒财富,很难说没有政治压力的影子。
中国百姓隔岸观火?这些影响不得不防!可能有老铁会问:"美国降息关咱啥事?咱过咱的日子。"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。
现在全球经济一盘棋,美联储作为 "世界央行",它的政策变动就像投石入水,涟漪会扩散到全世界,中国老百姓也可能受影响。
最直接的就是汇率,如果美联储大幅降息,美元可能贬值,人民币相对就会升值。这对出国旅游、海淘的朋友是好事,买东西更便宜了。
但对出口企业可不是好消息,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就高了,可能影响销量。不过央行最近一直强调 "以我为主",不会跟着美联储随便动汇率。
还有大宗商品价格,美元贬值通常会推高石油、铁矿石这些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。中国进口石油、天然气都得花更多钱,这可能会间接推高国内物价。
不过今年咱们的 CPI 一直比较稳定,就算有影响,幅度估计也有限。
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更要警惕一些 "跨境理财陷阱"。有些机构可能会宣传 "美国降息,美元理财收益更高" 之类的噱头,大家可别轻信。
美元利率下行,相关理财产品收益大概率会下降,而且还得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。把钱放在国内靠谱的银行理财、国债里,安全性反而更高。
央行独立性之争,美国民主的遮羞布掉了?这次特朗普罢免美联储理事的闹剧,最让人担心的不是降息本身,而是美联储的独立性被破坏。大家可能不知道,央行独立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石。
就像家里的恒温器,得根据室温自动调节,要是有人老是按自己的意思乱调,屋子非变成蒸笼不可。
美联储之所以能在全球金融危机、疫情冲击等大事件中稳定市场,靠的就是不受政治干扰的决策能力。
1935 年最高法院就明确裁定,独立机构的官员只能因 "正当理由" 被罢免,不能随便换。可特朗普这次硬是要开历史倒车,用莫须有的罪名赶走理事,这不是明摆着破坏规矩吗?
更让人唏嘘的是,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 "民主典范",现在却连自家央行的独立性都保不住。库克作为首位黑人女性理事,本来是美国社会进步的象征,结果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特朗普团队指控她 "房贷欺诈",可调查来调查去,连一点实质性证据都没有,最后法院都不支持。这种为了政治目的随便给人扣帽子的做法,哪有一点民主国家的样子?
当然了,美联储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理事沃勒就明确表示:"无论发生什么,美联储都将保持独立性,这对我们所做的一切至关重要"。
还有不少经济学家、前官员站出来批评特朗普的做法。美国媒体也普遍认为,这种干预会 "给脆弱的美国经济造成危险重重的长远影响"。
说到底,经济政策不是儿戏,不能当成政治工具。降息就像给经济吃止痛药,偶尔吃一次能缓解疼痛,但天天吃会上瘾,还会有副作用。
美联储如果真成了总统的 "应声虫",短期可能会刺激经济,但长期来看,失去公信力的央行很难再稳定市场预期,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百姓。
最后想说的是,看美国的热闹之余,更要珍惜咱们自己的制度优势。美联储百年独立性说破就破,说到底还是因为资本和政治纠缠太深。
中国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,不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,这才是对百姓最负责的态度。
这场特朗普和美联储的闹剧还没结束,下周的利率投票肯定更热闹。咱们就当个冷静的旁观者,把心思放在过好自己的日子上。
不管外面怎么乱,把自己的钱袋子守好德恒财富,大家觉得特朗普能如愿降息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发布于:河南省万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