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还是那个一跳惊天下的全红婵吗?”博大策略
9月13日,暨南大学开学典礼上,一位穿着黄色校服、扎着小辫子的女学生走上讲台。人群中炸开了锅——
“她是谁?她是全红婵?!”
有人第一时间认出来了,但更多人揉了揉眼睛,还是没敢相信。
肩膀宽了,脸圆了,连标志性的那颗小痣都不再明显了。
她站在C位,笑着接过校徽,却被镜头定格成了争议的焦点。
一、从“像一根针扎进水里”,到“撞脸伍佰”?展开剩余92%2021年东京奥运会,全红婵14岁,一记完美的入水让全世界记住了她。
“这水花比下饺子还小!”解说员的声音都破音了。那一跳,被誉为“物理外挂”。
可现在,不少网友开始怀疑,那个“让水花消失的天才少女”真的还在吗?
扎着头发的她,肩膀宽得惊人,和苏炳添同框,身材对比毫不逊色。
甚至有网友开始调侃:“这不是跳水冠军,是练柔道的吧!”
还有人说她撞脸伍佰。
从“天真少女”到“虎背熊腰”,全红婵的成长,怎么就变成了“失控”?
二、增肌计划,起初是为了“更强”,后来却成了“负担”全红婵不是突然胖的。
回溯到2020年,她刚进国家队。
教练组最头疼的,不是她的动作,而是她太瘦了——1米43,体重只有60斤,跳起来像风筝,入水像羽毛。
为了增加肌肉,她每天灌下5升牛奶,吃掉8个鸡蛋,还要把蛋白粉当饮料喝。
“吃成胖子”这件事,在她身上一开始是任务。
但青春期的身体哪是你说控制就能控制的?
2023年世锦赛前,她体重飙升,被迫加练到凌晨两点。
教练何威仪无奈地说:“别人长个儿,她长肉。”每一个动作参数都要重算。
跳水,是精密的艺术。哪怕是体重多出一公斤博大策略,入水角度、旋转速度、起跳力度,全都要重调。
三、比赛成绩下滑,网友质疑声四起,“她是不是退役了?”2024年,巴黎奥运会,全红婵和陈芋汐拿下双人金牌。
但在选拔赛中,她的单人项目表现不佳,甚至出现了“水花过大”的情况。
裁判只给了8.5分,评论区直接炸了:
“她完了。”
“退役倒计时。”
“18岁就结束职业生涯?”
陈芋汐仍然保持48公斤的体重,社交平台上全是健身打卡和鸡胸肉,而全红婵被网友扒出冰箱里塞满了辣条、AD钙奶、冻梨……
“基因太强了,全家喝凉水都长肉。”
一时间,“自律”和“放纵”的对比,被无限放大。
可谁还能记得,全红婵是那个14岁为国争光的小姑娘?
四、从跳水台到大学校园,她在用另一种方式“逆流而上”9月13日,全红婵穿着黄色运动服、戴着口罩现身暨南大学。
开学典礼上,她作为新生代表上台,接过校长亲手递来的校徽。
看得出来,她有点紧张。
从训练场走到讲台,这一步,她走了几年。
有人嘲笑她“没文化”“只会跳水”,但谁知道,她为了弥补文化课的空缺,每天凌晨训练后还要做课业,真的是一点一点补回来。
暨南大学为她量身定制了弹性学制,最长可以8年毕业。
她不是“镀金”,她是真的想学点东西。
她说过:“我想开个小卖部,吃遍所有零食。”
现在她在实现梦想的路上,只不过多了一本学生证。
五、键盘侠的嘴,能伤人,却打不倒她评论区的声音,有时候比十米跳台还冰冷。
“她这么胖还能跳水吗”
可她还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跑步,书包里永远装着弹力带。
体育课800米跑完,还要加练20个波比跳。
她不再是那个“瘦得像针”的小女孩,她在锻造新的自己。
网友翻出她过去说“最想吃遍零食”的采访视频,配上她如今的照片,做成表情包:“梦想成真了属于是。”
但也有人留言:“她14岁在跳水台上拼命,我们14岁还在为数学作业抠头皮,有什么资格批评她?”
六、不只是全红婵,娱乐圈也有太多“被身材定义”的人看看娱乐圈,那些“胖了”的明星,哪个不是被放大镜审视?
杨紫一胖点,就被说“脸肿”;周冬雨瘦了,又被讽“纸片人”。
身体变化,什么时候成了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?
章子怡说过一句话:“演员不是模特,我们是用生命演戏,不是用体重博眼球。”
放在运动员身上,一样适用。
全红婵不是商品,她是一个会发育的女孩,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。
七、写在最后:谁都有长大的权利,也都有不被定义的自由从东京到巴黎,从跳水台到大学讲台,全红婵才18岁,已经拿了三块奥运金牌,走完了无数人一生都走不到的路。
她胖了,也长大了。
她不再是那个瘦小的奇迹少女,是在追逐下一个人生目标的普通年轻人。
她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别急着下结论。
等她再一次站上跳水台,或许你会发现:真正的冠军,不止是能跳出完美入水的人,更是能从质疑中走出来的人。
——END——博大策略
发布于:河北省万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